宜昌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造价师案例分析复习血泪经验:从58分到82分,我到底踩了哪些坑?
宜昌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为什么案例分析总是卡58分?
去年查分的时候,我盯着屏幕上的“58”发呆了半小时——明明教材翻了三遍,真题做了两大本,怎么还是栽在案例分析上?后来跟几个高分考生聊完才发现,案例分析根本不是“背知识点”就能搞定的。它就像个狡猾的考官,总在你以为“会了”的地方挖陷阱:比如工程量计算漏项、清单计价规则用错、索赔事件责任划分混乱……这些问题,教材上不会直接标红,但考场上每错一个就可能扣掉5-10分。
如果你也经历过“听课全会,做题全废”,别慌,这篇文章会把我二战时总结的3个核心阶段+5个避坑技巧+3套实战模板全部分享出来,帮你避开那些“一看就会,一做就错”的坑。
二、三个月冲刺80+的「反套路」备考法
头等阶段:用“真题反推考点”,别再死啃教材(1个月)
很多人复习案例分析的头等步是“通读教材”,但我一战时就是这么做的,结果发现教材内容太庞杂,读完根本记不住重点。二战时我换了个思路:直接拿近5年真题,一道题一道题拆考点。
比如2022年真题头等题考了“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”,我就把题目涉及的“分部分项工程费”“措施项目费”“规费税金”对应的教材章节翻出来,用荧光笔标红公式和易错点(比如“暂列金额是否计入总造价”“安全文明施工费的计算基数”)。这样做的好处是:你会发现案例分析的考点重复率高达60%,比如“招投标程序纠错”“索赔工期与费用计算”“方案比选”几乎年年考。
实操步骤:
1. 准备近5年真题(至少3年),按题型分类(比如分为“工程计价”“施工方案”“合同管理”等模块);
2. 每道题先自己做,哪怕写不出来也要硬着头皮写思路;
3. 对照答案解析,用红笔标出错漏点,然后回到教材找到对应原文,在旁边写“2022真题考点”;
4. 每周整理快速“高频考点表”,比如“增值税计算时,哪些费用是含税价需扣除?”
第二阶段:总结“踩分模板”,拒绝“想到哪写到哪”(1.5个月)
案例分析是按步骤给分的,比如一道15分的索赔题,可能“判断责任方”占3分,“计算工期索赔”占5分,“计算费用索赔”占7分。如果你的答案没有清晰的步骤,哪怕结果对了,也可能丢步骤分。
我二战时花了2周时间,把每种题型的“踩分模板”整理成表格,比如:
题型核心步骤必写关键词
索赔费用计算1. 责任划分(业主/施工方/不可抗力)
2. 计算直接费(人工/机械/材料)
3. 计取管理费/利润/规费/税金“不可抗力”“窝工费”“台班单价”
方案比选1. 列出各方案成本费用
2. 计算各方案总费用/年费用
3. 比较选优(较小成本法)“年折算费用”“增量投资收益率”
举个例子:题目问“因设计变更导致的机械窝工费是否可以索赔?计算金额。”
错误写法:“可以索赔,费用=5台×2天×200元/台班=2000元。”(漏了责任划分和管理费计取)
正确写法:“1. 责任划分:设计变更是业主原因,可索赔费用(关键词1);2. 窝工费计算:5台×2天×200元/台班=2000元(机械窝工费按折旧费计算,题目未明确时默认按台班单价的60%计取?此处需注意教材规定);3. 总索赔费用=2000元(未涉及管理费,若题目要求需补充)。”
小提醒:每个机构的答案解析可能略有差异,建议以官方教材例题的步骤为准。
第三阶段:全真模考+错题复盘,逼自己“在规定时间内拿分”(0.5个月)
案例分析共6道题,3小时要写完,平均每道题30分钟。我一战时就是因为前面的题磨磨蹭蹭,较后一道题只写了一半,直接丢了20分。
二战时我用“番茄钟+答题卡模拟”训练:
每天下午2-5点(考试时间),用真题答题卡完整做一套题,手机设成飞行模式;
每道题严格计时,超过30分钟立刻停笔,哪怕没写完也要继续下一题(模拟考场上的紧急情况);
做完后不仅要改错题,还要统计“哪些题耗时超过35分钟”“哪些步骤反复出错”,比如我发现自己“清单计价规范的项目特征描述”总是漏项,就单独整理了10道同类题集中训练。
三、阅卷老师不会明说的5个扣分陷阱
1. 单位错误:比如题目要求“万元”,你写“元”;“天”写成“月”,这种低级错误每年至少有30%的考生犯,直接扣1-2分。
2. 过程量省略:别以为“结果对了就行”,比如计算“增值税”时,直接写“1000×9%=90万”,但如果中间的“不含税造价”算错了,一分都没有;写全步骤“不含税造价=1000/(1+9%)=917.43万,增值税=917.43×9%=82.57万”,即使结果错了,过程对了也能拿一半分。
3. 关键词遗漏:比如“不可抗力”导致的工期索赔,必须写“不可抗力属于业主和施工方共同风险,工期可以顺延,费用各自承担”,少了“共同风险”“各自承担”可能扣分。
4. 答题卡填错:案例分析答题卡是分题号的,比如第3题的答题区域写了第4题的答案,即使写得再好也0分(我考场亲眼见隔壁考生犯这个错,哭着找老师也没用)。
5. 格式混乱:答案写成“一大段文字”,不如分点标序号“1.XXX;2.XXX”,阅卷老师一眼能看到踩分点,印象分都能高2分。
四、3个让答题速度提升50%的小工具
1. 高频公式手卡:把“建安费计算基数”“盈亏平衡点公式”“资金时间价值系数”等高频公式抄在硬纸板上,每天早晚各背10分钟,避免考场上现推公式浪费时间。
2. 错题本活页分类:用活页本按题型分类错题,比如“工程价款结算”“施工组织设计”各占一页,每道错题旁贴一张便利贴,写“错误原因”(如“漏算暂列金额”“没看清‘含税价’”),考前只看错题和便利贴。
3. Excel表格模拟训练:案例分析里很多题需要列表计算(比如方案比选的费用表),用Excel练习“快速列公式”,既能提高计算正确率,又能熟悉数字排版(考试时用尺子画表格更工整)。
较后想说:
案例分析确实难,但它难在“需要你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”,而不是死记硬背。我从58分到82分,较大的感悟是:别追求“做了多少题”,而要追求“每道题有没有吃透3个考点”。
现在距离考试还有X个月,按“真题拆考点总结模板全真模考”的步骤走,每天坚持2小时,完全来得及。记住:考场上你不是在“做题”,而是在“向阅卷老师展示你会怎么解决这个工程问题”——思路清晰、步骤完整、关键词突出,分数自然不会低。
(注:文中涉及的考试大纲及教材内容以官方较新公布版本为准,部分真题解析参考住建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标准答案。)
- 详情请进入宜昌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5623668780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youluyc.5zix.com/news/140451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宜昌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造价师案例如何分析复习的全部内容。